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 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保险业期待新一轮繁荣增长
详细内容

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保险业期待新一轮繁荣增长

时间:2021-12-17     【转载】   来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策划人语:

  今年前10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9053亿元,同比下降1.4%。在这一年,保险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行业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面临一些阶段性、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制约;行业内,粗放式发展产生的问题被多年来高速发展所掩盖,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问题加速暴露。

  但在迎战压力和挑战的转型改革过程中,保险业初步显露出高质量发展的多个“细节”:寿险代理人数量虽然减少,但质量却在提升;车险保费虽然持续低迷,但车险综合改革的影响正在减弱。历经深度转型后,保险业高质量增长值得期待。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务,也是保险行业正在努力追求的新高度。

  回顾2021年,受全球疫情反复和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我国保险业经历了艰难的结构性转型。但暂时性业绩增长放缓下,高质量发展迹象初显。业内专家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寿险业通过代理人数量扩张推动保费增长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往。财险业车险综合改革影响正在减弱,非车险发展形势向好。历经深度转型后,保险业新一轮高质量增长值得期待。

  寿险业绩之困难掩转型成效

  今年以来,寿险业遭遇了从人力规模萎缩到新单保费和新业务价值连续负增长的“低迷”态势,寿险渠道改革行至深水区。

  随着民众对保险专业销售需求度的提升以及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保险代理人“大进大出”的方式难以为继。“保险业半年离职近百万人”的话题近日登上微博热搜,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主要保险公司代理人数量流失约30%。

  作为人身险公司六成保费来源的重要渠道,人力规模萎缩不可避免地显著影响了寿险保费增长。今年3月以来,行业保费增速持续下行,6月累计保费增速由正转负。截至今年10月末,寿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09万亿元,同比下降2.11%。

  对于寿险保费增速持续下行的深层原因,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渠道经营模式偏差与同质化保险产品供给并没能跟上民众差异化保障需求的步伐,“供需错配”问题是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面对这一矛盾,今年人身险公司着力进行“去产能”调整。销售渠道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是让不符合监管规范的销售行为和组织行为加速出清;另一方面,是让不能满足“从1张到多张保单”时代要求的产能加速出清。无论是平安人寿发展的“优+”增员措施、太保寿险的“北斗工程”,还是几十家保险公司陆续推出的精英队伍培养计划,都在对个险代理人模式进行着改革升级。

  尽管代理人队伍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一些实质性改变已经悄然显露。各保险公司也加强了对剩余代理人的管理和培训,并在增员端更加注重招募优质代理人。在李文中看来,随着低产能代理人脱落,剩余代理人的产能有所提高,部分绩优队伍的产能始终保持稳定。“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也是行业发展应该遵循的正确轨迹。待到各保险公司代理人数量企稳,负债端拐点或将出现。”

  改变已经悄然显现,华泰证券研报显示,随着低产能代理人离开行业,留下的代理人的产能有所提高。五家A股上市险企代理人平均月均新单保费,从此前几年最高不到7000元,到今年上半年已经提升至8000元。

  在代理人队伍提质增效大趋势下,监管部门鼓励创新的独立个人代理人制度迎来“破冰”。今年7月,全国首份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办事指引《深圳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登记注册事项工作指引》出台,随后,大家保险、信泰人寿的两位独立代理人分别在深圳完成专属代理店的注册。业内人士预计,未来,独立代理人和传统代理人的同时存在,有望共同推动我国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症”健康养老需求产品更丰富

  当前,人身险的潜在需求市场仍然很大,依靠专业销售团队来满足需求是一方面,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才是解决“供需错配”这一矛盾的关键。其中,健康和养老保障缺口蕴含很大发展空间。

  今年10月,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推动保险业为民众提供丰富和优质的人身保险产品。针对健康保障需求,提出拓宽医保外目录药品保障,推进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针对老年人群,鼓励开发可支持长期化、年金化、定制化领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强调适当放宽70岁以上老年人投保条件,对有既往症和慢性病的老年人群给予合理保障。

  从健康险市场表现来看,“高速增长”似乎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代名词。2011年至2020年间,健康险保费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57%。今年前10个月,健康险保费实现6199亿元,年度保费有望冲击万亿元大关。

  在健康险保费规模扩充的同时,业界对于健康险赔付额与产品细分度也给予了更大期许。个人卫生费用负担较重的痛点还有待破解,解决多元化、个性化医疗保障需求仍是商业健康险发展的主要责任。

  据《金融时报》记者观察,今年以来,在战略层面,保险公司继续走“保险+管理式医疗”的专业化道路,试图与医保、医院、医药多方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加强数据共享。通过搭建健康生态网,逐步从“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从被动赔付向全流程健康管理过渡,积极参与医疗控费。

  与此同时,“惠民保”作为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之间的衔接,在2021年得到更为规范的蓬勃发展。目前,已有58家保险机构在27个省份参与了超过100个城市的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总参保人数超过7000万人,“目录内住院+目录外住院+特药”的产品责任逐渐成为主流。

  今年以来,养老保险产品供给也进一步丰富。今年6月,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等6家人身险公司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始为期一年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目前,可供老年人选择的保险产品已超过1000种,基本涵盖老年人最为关注的疾病险、医疗险、意外险、养老险等产品。截至今年10月,已上线25款投保年龄超过70岁的费率可调长期医疗险产品。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本身包含多个层次,不同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养老规划都有差异,不存在一种产品适应所有需求的情况,因此,建立丰富的养老产品供给体系仍是保险业的工作重点。


  车险非车险双轮驱动财险发展

  回顾财产险行业的2021年,随着车险保费收入由负转正,行业已经扛过了最难熬的时期。

  2020年9月启动的车险综合改革在今年已满一周年,其对于财险市场的影响一直延续,但却在逐渐减弱。改革“降价、增保、提质”的目标基本实现,车险让利消费者效果明显,截至今年9月底,车辆平均所缴保费为2763元,较车险改革前降低21%,车险消费者累计减少支出2000多亿元。不过,在消费者获得实实在在实惠的同时,财险公司收入受到显著影响,保费增长势头与承保利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

  财险保费至今的负增长态势,车险“难辞其咎”。但“绝处逢生”的车险保费增速在10月迎来拐点,由-9.8%转为2.26%。业内人士称,车险综合改革期满一年,车险保费已度过“V”字形最低点,开始进入月度保费同比向上周期。拉长时间线看,我国汽车保有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这为车险保费收入的长期增长注入了动能。

  虽然全年财险业绩增速放缓,但业务质量却在加速提高。保险公司进一步优化车险业务结构、提升服务品质、强化数字化管理,特别是激励了中小险企以差异化产品“突围”。随着新能源专属车险的渐行渐近,保险公司有望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头部险企带动下,非车险业务“开疆拓土”如火如荼。李文中表示,车险综合改革的一大关键作用还在于车险业务发展压力“倒逼”财险业务转型,这种压力持续存在。与服务实体经济、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等密切相关的责任保险、意外健康险、农业保险等险种因此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李文中认为,保险公司需要加快非车险业务转型,如加快责任保险、农业保险等领域布局的步伐。当然,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保险企业需要更强的实力和专业能力进行非车险承保。

  当前,我国非车险在财险业务中的占比逼近50%的水平,整体业务结构显著优化。以农业保险和责任险为代表的非车险业务表现强劲,已经成为财险业务保险收入的新增长极。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责任保险保费收入875亿元,同比上升14.68%;农险保费收入879亿元,同比上升19.27%。

  “非车险业务正从内生需求和政策利好等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受益于经济基本面改善,具备顺周期属性,未来会持续向好。车险与非车险‘双轮驱动’,将打开财险业发展新空间。”分析人士表示。




关于我们

业务领域

新闻资讯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全国客服电话:029-89851704

投诉举报电话:029-89851551

邮箱:xsgs5@yaic.com.cn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沣东新城能源金贸区西咸金融港4-B3楼5层 505室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永安保险销售 (陕西)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2854号-2  本网站支持IPV6网络

技术支持: 杰商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